栈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。首先,栈是一种线性表,但限定这种线性表只能在某一段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。
栈顶(Top):线性表允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一端。
栈底(Bottom):固定的,不允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另一端。
空栈:不含任何元素。
如上图:a1为栈底元素,an为栈顶元素。由于栈只能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,故进栈次序依次为a1,a2,... ,an 而出栈次序为an,...,a2,a1。栈的明显的操作特征为后进先出(Last In First Out,LIFO),故又称 后进先出的线性表。
1)InitStack(&S):初始化空栈S
2)StackEmpty(S):判断一个栈是否为空
3)Push(&S,x):进栈,若栈未满,则将x加入使之成为新栈顶
4)Pop(&S,&x):出栈,若栈非空,则将栈顶元素,并用x返回
5)GetTop(S,&x):读栈顶元素,若栈顶元素非空,则用x返回栈顶元素
6)DestroyStack(&S):销毁栈,并释放栈S占用的存储空间
采用顺序存储的栈称为顺序栈,它是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存放自栈底到栈顶的数据元素,同时附设一个指针(top)指示当前栈顶的位置。
栈的顺序存储类型可以用以下表示:
栈顶指针:S.top,初始时设置S.top = -1;栈顶元素:S.data[S.top];
进栈操作:栈不满时,栈指针加1,再送值到栈顶元素
出栈操作:栈非空时,先去栈顶元素值,再将栈顶指针减1
栈空条件:S.top == -1
栈满条件:S.top == MAXSIZE - 1
栈长:S.top + 1
注意:若栈顶指针初始化为S.top = 0,即栈顶指针指向栈顶元素的下一个位置,则入栈操作变为S.data[S.top++],出栈操作为x = S.data[--S.top]。因为栈顶指针若初始化为 0 时,则栈顶指针始终指向顺序栈将要入栈的位置,也就是栈顶指针的下标就是入栈元素的下标。
利用栈底位置相对不变的特性,可以让两个顺序栈共享一个一维数据空间,将两个栈的栈底分别设置在共享空间的两端,两个栈顶向共享空间的中间延伸。
两个栈的栈顶指针都指向栈顶元素,top1 = -1 时,stack1 为空,top2 = MAXSIZE - 1 时,stack2 为空;仅当两个栈顶指针相邻(top1 - top2 == 1)时,判断栈满。当stack1进栈时top1先加1再赋值,stack2进栈时top2先减1再赋值;出栈正好相反。
共享栈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,两个栈的空间正好互相调节,只有在整个存储空间被占满时才发生上溢。存取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(1),所以对存取效率没有什么影响。
采用链式存储的栈称为链栈,链栈的优点是便于多个栈共享存储空间和提高其效率,且不存在栈满上溢的情况。通常采用单链表实现,并规定所有操作都是在单链表的表头进行的。这里规定链栈没有头结点,top指向栈顶元素,
链栈的存储类型可描述为: